我國無人機迅速發展的歷程
2019-12-02 來自: 158機床網 瀏覽次數:2421
我國無人機迅速發展的歷程
中國無人機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1959年已基本摸索出安一2和伊爾-28兩種飛機的自駕起降規律。60年代中后期投入無人機研制,形成了長空l號靶機、無偵5高空照相偵察機和D4小型遙控飛機等系列,并以高等學校為依托建立了無人機設計研究機構,具有自行設計與小批生產能力。其中無偵5的研制在中國無人機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需要,1969年國家下達研制高空無人駕駛照相偵察機的任務,研制工作由北京航空學院承擔。主要用于軍事偵察、高空攝影、靶機或地質勘測、大氣采樣等科學研究。無偵5是一種在高空、高亞音速條件下飛行,執行晝間高空攝影偵察任務的無人機。它使用的可見光照相機能繞其縱軸左右搖擺,從5個窗口進行拍攝。飛機上裝有一臺小型、短壽命的渦噴-II發動機;一整套自動控制系統和無線電遙控遙測系統。飛機本身無起落架等起飛著陸裝置,由大型飛機帶飛到4000—5000米的高度投放。空中投放后自動爬升到工作高度。在飛行中,按預編程序控制高度、航速、飛行時間和航程。完成任務后,自動返航,飛到回收區上空,可在程控或遙控狀態下進行傘降回收。
無人機的RV減速機生產設備,請聯系:135 0128 2025
北京航空學院承擔研制飛機機體、窗體頂端窗體底端發動機和地面無線電控制站的任務,并負責飛機的總裝、總調和飛行試驗。為此,他們迅速組成工作班子,集中全院的技術力量投入研制工作。1972年制造出兩架原型機并首飛成功:1973年的第二次試飛;1975年進行的大高度中航程科研試飛,達到了預定目的;1976年又制造的兩架全部使用了國產材料的樣機,同年北京航空學院正式成立無人機設計研究所,下設總體、結構、發動機、自動控制、無線電等研究室率和部裝、總裝車間及環境模擬試驗室。無偵5于1978年完成定型。1980年國家批準無偵5設計定型。1981年起開始裝備部隊,在部隊訓練和戰術偵察中發揮了作用,是中國在無人機技術領域里的一次飛躍。
無人機的各種加工機床,請聯系:135 2207 9385
20世紀末,中國無人機發展提速,除了北京航空學院外,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西安無人機研究發展中心)成為國內一家主要的無人機研制生產廠商。它是航空工業總公司設在西北工業大學集科、工、貿一體化的現代化高科技企業,主要研制和生產系列化小型無人機系統,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確認并入選“中華(1949—1995)”,是我國大的無人飛機科研生產基地。40年來,公司研制出B-1、B-2、D-4、ASN-104、ASN-105、ASN-206、ASN-7、ASN-9、ASN-12、ASN-15、鴨式布局驗證機等十多種型號的軍用和民用無人機,已累計生產4000余架。其中,ASN-206獲同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ASN-105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D-4多用途無人機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ASN系列無人機人量裝備全國各大軍 區,并已批量出口國外。中國生產的各種型別的無人機,基本上滿足了國內軍需民用,并且逐步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