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制造業“外遷”勢頭迅猛
2020-06-09 來自: 沈陽海克機床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1188
國內光伏制造業“外遷”勢頭迅猛
這幾年,我們國內的光伏企業依靠低成本和規模化創新的“利刃”,在國際市場一路披荊斬棘。 疫情之后,“重新培育海外供應鏈,實現制造本土化”的話題屢次被人們提起。一時間,光伏制造業“外遷”的信號變得越來越強。
早在今年1月3日,工信部就發布了《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問答》,而其中提及光伏玻璃被列入產能置換的范圍,也就是說只有在淘汰舊產能的情況下(實施減量或等量置換),才能上新產能,為國內光伏玻璃產能擴張進一步施加了政策限制。而在日前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0年本)》(征求意見稿)中,對現有、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應滿足的要求做了更加嚴格的規定,對多晶硅新上項目的最低資本金要求比例提高了10%,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達到了30%。
從2011年起,受到歐美光伏雙反政策影響,我國光伏產業開始重 點轉向國內市場。2013年至2018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連續六年世界排 名 第 一。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GW,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累計裝機130GW,占全球的32%,刷新歷史高位。截至2019年,中國光伏累計并網裝機連續五年位居世 界 第 一。
從目前政策端加強光伏制造行業管理的要求上看,主要目的還是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而面對國內項目投資壓力和產能置換政策限制,中國企業在海外光伏市場持續增長,需求分散化的長期趨勢下,未來擴產規劃或逐步轉向更為靈活的海外。中東北非、拉美等新興市場擁有豐富的光照和土地資源,未來用電需求也會大幅增長,這些都將給國內的光伏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8-2019年,國內光伏行業無論是在產能還是技術上都成為全球市場的主導者,龍頭企業生產集中度不斷攀升,各環節前五大企業產量占比分別達到:硅料(69.3%),硅片(72.8%),電池片(37.9%),組件(42.8%)。在規模經濟的優勢下,產業集群聚集在新疆、云南、安徽、江蘇、浙江、廣東等地。
從中長期看,業內擴產潮會對光伏行業進行大規模洗牌,使有競爭力的高效產能和全球光伏的需求整體呈現平衡狀態。在中國企業的技術和資本主導的海外產能布局引導下,在后疫情時代不失為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