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工業4.0時代,PLC國產替代空間大
2021-07-21 來自: 信達證券 瀏覽次數:920
研報:工業4.0時代,PLC國產替代空間大
工業4.0時代,“工控+互聯網+智能”成為PLC發展的新趨勢,PLC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
工業3.0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大量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及儀表設備得以應用,而工業4.0主要將實現生產的智能化,突破的重1點由自動化設備轉移向智能化軟件,通過把行業知識和經驗寫入智能軟件,打造“智慧工業大腦”,伴隨著工業4.0時代的來臨,智能制造對自動化生產的廣度與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隨智能制造的發展,PLC行業規模與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PLC企業產業鏈議價能力較強,“技術+客戶+資金+產品排他性”為中大型PLC企業構筑高進入壁壘。
PLC上游零部件產品差異化較小、可替代性強,而對下游客戶而言,PLC企業通過編寫應用程序、集成PLC與提供解決方案等方式構筑核心競爭力,使得PLC企業具備較強議價能力。PLC在一1定程度上可以跨行業使用,但仍存在一1定行業壁壘,小型PLC主要應用于OEM市場,技術難度不高,競爭較激烈,大型PLC主要面向項目型市場,技術難度很大,首先PLC對平臺穩定性的要求很高,其次中大型PLC要需要具備一1定的與周邊設備的組網/組態能力,并且在與下游廠商合作的時候還會涉及到數據安1全相關問題,“技術壁壘、客戶壁壘、資金壁壘與產品排他性壁壘”共同構筑了中大型PLC廠商寬闊的護城河。
國產中大型PLC滲透率較低,以寶信軟件為代表的工業軟件龍頭,經過多年布局,已具備從小型 PLC 向中大型 PLC 進軍的實力。
國內PLC市場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國內PLC市場由外資主導,西門子、三菱電機、歐姆龍、羅克韋爾、臺達和施耐德六家外資品牌2020年在國內PLC市場的占有率高達83%,本土PLC廠商市占率不足兩成;二是本土產品多以小型PLC為主,中大型PLC依舊依賴外資品牌。本土PLC企業有望借助國內工程師紅利,快速實現技術突破,搶占市場份額;另外,本土企業還具備對國內企業客戶理解更深刻、產品具備性1價比更高、服務響應更快速等優勢,以寶信軟件、中控技術、匯川技術、信捷電氣為代表的本土企業持續進行資金與研發的投入,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