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我國未來制造業發展模式——智能工廠
2022-03-01 來自: 中國傳動網 瀏覽次數:429
當前,全1球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大力推進制造業的復興。在工業4.0、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熱潮下,我國制造業目前正逐步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毋庸置疑,“智能制造”將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全1球眾多優1秀制造企業都開展了智能工廠建設實踐,我國也不例外。
我國智能工廠發展的內外因
當前,我國制造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制造企業亟待從低成本競爭策略轉向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工廠層面,制造企業降本增效的實現迫切需要智能工廠建設的推進。
另一方面,物聯網、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迅速興起,為制造企業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另外國1家頂層設計的大力扶持也使得智能工廠建設一時間成為風潮。
智能工廠是高度互聯和智能化數字時代的產物,工廠的智能化通過互聯互通、數字化、大數據、智能裝備與智能供應鏈五大關鍵領域得以體現。
那么,智能工廠具備哪些特征?什么樣的工廠才算智能工廠呢?
智能工廠的結構、特征
智能工廠一般包括基礎設施層、智能裝備層、智能產線層、智能車間層以及 工廠管控層。智能工廠追求生產設備網絡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文檔無紙化,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少人化,生產環節智能化。
智能工廠建設項目
近日,《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名單》公布,共計241個單位入選,其中涵蓋了汽車、家電、軌道交通、食品飲料、制藥、裝備制造、家居等行業的企業。
目前,各大企業智能工廠正在有序建設中。廣汽埃安智能工廠二期產能擴建竣工,預計2023年具備40萬輛年產能;
路特斯武漢智能工廠將數字化、智能化等生產理念貫穿設計、建設全過程,在智能化方面,車輛完成質檢后,可實現無人駕駛入庫;在倉儲物流環節,可實現全流程無人化、自動化;
小米公司生產工序都已實現自動化生產,此外小米公司還計劃在2023年投產一座年產千萬臺的智能工廠;
寧德時代臨港新片區智能工廠建設項目近日開工,將致力于研究低能耗長續航動力電池系架構及控制系統集成開發和應用、高1效能電池系統熱管理及低溫環境應用技術研發應用及多層級電池安1全防護技術研發,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效率,系統解決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快充等行業關鍵痛點,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
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項目位于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內,于2020年底正式啟動,項目占地431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被列為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00億元。標志著該項目成為集智能制造、研發、展示、銷售和系統集成中心及服務總部為一體的機器人智能工廠,為顧村走好科創之路、“智造”之路提供新的動能。
近年來,我國重視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支持舉措正密集出臺,強化資金、技術、支撐平臺等舉措,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培育智能制造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驅動產業變革,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有了自動化生產線和工業機器人就是智能工廠嗎?
答案是否定的。工廠的智能化通過互聯互通、數字化、大數據、智能裝備與智能供應鏈五大關鍵領域得以體現。
智能工廠不僅生產過程應實現自動化、透明化、可視化、精益化,在產品檢測、質量檢驗和分析、生產物流等環節也應當與生產過程實現閉環集成。
小結:在眾多企業紛紛入場建設智能工廠的同時,企業自身要把握智能工廠的要素,打通互聯互通、數字化、大數據、智能裝備與智能供應鏈這五大關鍵領域,才能實現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