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與董明珠的賭約,反映出傳統制造企業與智能型企業之間的鴻溝
2018-01-10 來自: 翁永鋒 瀏覽次數:3383
2013年,雷軍向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發起挑戰,表示5年內如果小米營業額無法超過格力,則輸給董明珠1塊錢。董明珠霸氣回應,“一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雷軍則豪言:“我們是中國創造,你是中國制造。所以10億人民幣,我們必勝。”
當年,小米的營業額為316億元,格力的營業額為1200.43億元。
隨著2018年臨近,小米格力的5年之約即將到期。10億賭約真的會由某一方兌現嗎?
12月12日,董明珠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表示:“我相信我會贏,其實要不要 錢真的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是通過這樣一個(形式)激勵大家,我認為更多的是讓人們更加有一種激情。”
小米數據顯示,2017年10月小米營業額突破了1000億元,提前完成了年底銷售額千億的目標。而格力截至9月30日的前三季度顯示,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120.27億元,但距離董明珠在2012年提出的“2018年2000億”的目標還有不小距離。
也就是說,目前來看,小米的營業額依然落后格力。但是,小米的營收增速高于格力。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在明年的時候,小米超越格力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過去的一年,小米做對了什么?
2016年,OV憑借著門店優勢迅速崛起,小米從手機第 一梯隊跌落。經此一役,雷軍深受打擊。外界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覺得小米不行了,雷軍和小米身陷“中年危機”的論調中無力招架。
于是,補課、聚焦、創新成為雷軍整個2016到2017年的關鍵詞。
2017年的科技互聯網圈,小米應該算是春風得意的一個。依靠MIX2以及生態鏈的一眾產品重新贏回了米粉的心,并收獲良好的市場口碑;手機銷量重回全球前五,提前兩個月完成千億銷售目標;海外市場也是大 躍進,印度市場取代三星成為第 一名,多個海外市場進入銷量前三。
雷軍在總結2017年時,他認為,小米成功逆轉,做到了三點:
一、補課。2016年開始,小米意識到,與以往碾壓山寨機的競爭對手不同,他們面臨的對手是中國企業里面的公司,怎么能在質量上全面超過別人?雷軍親自牽頭質量委員會,經過十多次專項會議的討論,制定了翔實的質量行動綱要,并組建質量辦公室專門督辦。
二、聚焦于核心技術。全面屏手機小米MIX,驚艷了全球。這款全陶瓷機身的手機屏占比達到了91.3%。把這種新手機設計形態命名為“全面屏”。現在包括今年的三星Galaxy S8、iPhone8,大家都跟進了這種設計,整個行業都接受了“全面屏手機”這種定義。
三、商業模式創新。據統計,小米的業務,基本可以分為如下幾個層面,從核心圈層向業務圈層逐級擴散,分別為:
投資:順為資本,天使雷軍,小米投資
技術:IOT (生態鏈),云計算+大數據(金山云/迅雷/萬網/小米路由器/WPS) ,AI (獵豹/百度)
服務:小米互娛(西山居/YY),小米金融(新網銀行/迅雷) ,視頻平臺(愛奇藝)
產品:小米手機,電視/路由器,生態鏈(智能家居/智能家電/健康管理/嬰童教育/智能出行/品質生活/服裝配件/辦公用品/食品)
渠道:小米之家,有品,傳統線上渠道(小米網/天貓/京東),傳統線下渠道(運營商/小米小店),海外市場(印度/俄羅斯)
小米已經遠遠不只是普通消費者理解中的手機企業,而一家以資本及技術趨動的科技帝國,其中很多新興業務的布局早已有跡可循。
董明珠輸了真的會給錢嗎?
格力空調代表了中國家電制造的一座高峰。
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自1995年起連續22年位居中國空調行業第 一,自2005年起連續12年領跑全球。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16年格力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2.73%;根據《暖通空調資訊》數據,格力商用空調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6.2%,連續5年保持第 一。
在2017中國深商大會暨全球龍商大會上,董明珠霸氣承諾,“格力空調十年之內不壞不修,壞了包換!”
當天的主題演講上,董明珠說,“一個優 秀的,真正有價值的企業不是自己的收入有多少,而是給社會貢獻多少。即使你再有錢,買遍所有的技術也只是個追隨者。”
當年,雷軍用了一招激將法,性格直率的鐵娘子董明珠接招了。眾所周知,第 一,空調行業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傳統制造業,利潤率以及每年銷售額的可增長空間幾乎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第二,格力已經是空調行業的老大,它的成長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開辟新的空間十分有限。所以,在五年之前,一個有正常商業判斷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五年之后,格力的銷售業績會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
但是,小米不同。首先,小米所處的智能手機,包括延伸開來的高科技電子產品這個行業本事是一個發展空間、增長潛力非常巨大的行業。而且,當年小米在進一步成長、做大,包括多元化,開辟線下體驗店等等領域的拓展空間非常廣闊。
所以來看,當時雷軍和董明珠的整個賭約本身是有失公允的。
如今來看,當年的這個賭約,對兩家企業而言,其實都有刺激和促進作用。格力繼續穩步增長,打造代表中國制造的好產品。小米在15年低迷下滑之后,通過16年和17年的戰略調整,在今年實現咸魚翻身。
另外,比較兩個企業的優劣、大小甚至是影響力,不能光從營業額來衡量,更要考慮的是,企業對整個行業產生的促進作用,對技術、生產和研發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和影響。一家企業對整個社會的積極價值和意義更為重要。
格力作為中國空調行業的第 一 品 牌,代表著中國制造的水平,格力形成了自己的生產體系、研發體系,有自己的專利技術。但是,小米依托互聯網的風口,用互聯網思維和營銷技巧,打造了一個國產智能手機的代表性品牌。
賭約無所謂,營業額大小也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一個大企業要有肩負的使命和社會責任,要懂得如何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所以,董明珠和格力所努力的,正在實實在在地振興中國制造,民族工業和實體經濟。
傳統型制造企業的衰落來臨了嗎?
吳軍博士在《智能時代》一書中這樣分析小米和格力的賭局。他說,2015年小米再融資的時候,被國際上的知名投資公司估值為450億美元。而與此同時,手機出貨量和小米相當、個人電腦全球占有率第 一、連續多年盈利的聯想,當時的市值只有100億美元左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吳軍認為,正是傳統型制造企業與新興互聯網企業、智能型企業在本質上的差異所導致。
在爭論小米和格力哪一家更有前途這個話題的時候,董明珠問了雷軍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生產工廠,小米還能有銷售嗎?顯然,董明珠把小米當成了一個制造型企業。但是,恰恰與董明珠產生思想差異的是,雷軍并沒有把小米當成制造型企業,它賣手機并非滿足于掙硬件獲得利潤,而是在于獲得用戶,從每一個用戶身上獲得長期的收益。雷軍和董明珠的差異,正是在于大數據時代和大規模生產時代不同的思維方式。
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有太多的企業來不及改變和轉型,跌落在歷史的車輪之下。比如索尼、東芝和三星一直是獲得美國專利前十名的大公司,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卻在不斷下降。在互聯網大潮中,很多這類企業已經變相落伍了,甚至開始苦苦掙扎,比如索尼公司。
當大數據時代到來,它們本應該非常有所作為,因為它們已經占據了家庭的客廳和臥室,但是如果它們自己的思維方式還局限在摩爾時代做硬件、賣產品的定式上,它們將失去轉型的機會,其中很多將不免被淘汰。
董明珠其實也必然看到了傳統家電制造,掙硬件的錢越來越難,科技紅利、模式紅利和創新紅利正在成為商業世界的主流。2016年,董明珠企圖收購珠海銀隆,將制造的觸角伸向電動汽車,但是遺憾的是被股東會否決。2015年開始,格力也開始進軍手機領域,但是處境尷尬,業績平平。
從傳統工業化制造向智能時代的轉型
人工智能的興起,對現有的商業模式和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所造成的沖擊幾乎是必然的。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應為技術的創新所帶來的顛覆,已經發生過三次:
第 一次是18世紀末始于英國的以蒸汽機的大規模使用為代表的工業革命。第 一次工業革命解放了人力,機械成為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交通、航運、工業化的制造開始出現。
第二次是19世紀下半葉,以電力的普及使用為代表,始于美國和德國的第二工業革命。電力的出現使得人類的生產效率提升,人類進入現代化意義上的生活。
第三次是二戰之后,計算機出現,以摩爾定律為標準的信息革命。電腦、互聯網和手機的出現,讓全世界緊密連接,交易成本降低,人類進入“命運共同體”的時代。
而人工智能的出現,可能是人類的第四次技術革命,而這一次所產生的影響甚至遠遠高于前三次。
根據人類歷史上的大規模技術革命,我們可以把人類的商業歷史上的企業分成三種:
第 一種,以大規模批量生產為代表的制造型企業。從蒸汽機的大規模使用到電力的普及,這個階段一直延續至今,我們可以認為是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大規模生產的出現為人類社會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物質產品,同時也促進了分工與合作的強化,提升了人類的生產效率;
第二種,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基礎的互聯網企業。計算機的運用,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以及互聯網與實體企業的嫁接,誕生了眾多新型的“互聯網+”企業,成為今天商業世界的新興力量和巨頭,蘋果、谷歌、亞馬遜,包括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等等。互聯網企業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為商業世界帶來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
第三種,即是以大數據為基礎,以計算機強大的分析、處理和學習能力為依托的未來智能型企業。這樣的企業將會成為未來五到十年之內新的主宰。
對于象格力這樣的傳統制造型企業向智能型企業轉型,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想象:
臨下班前,張女士通過手機遠程遙控了家里的電飯煲,早晨已經淘好米、放好水的電飯煲開始工作,等她到家時,熱騰騰的米飯剛好煮好。而在她出門期間,家里的掃地機器人已經將地面打掃干凈。而可以遠程遙控的空調也在張女士到家前便啟動,房間已經被吹暖。
擁有物聯網功能的智能冰箱可以自主查缺補漏,幫你買回雞蛋牛奶等常備食材;一臺智能空調可以自動調節溫度、功率,有的還帶有空氣凈化功能,自動監測空氣質量,自動換氣;智能電視可以讓你隨時點播想看的電視節目,而不用每天定時等候。當全屋家電都換成了智能產品,或許你回到家只需要美美地坐在沙發上休息,飯菜自動燒好,房間溫度正合適,電視播放著自己喜愛的電視劇。
所有這一切都是傳統型制造企業期望通過大數據、云服務來實現制造+智能的新一代轉型,也是傳統生產型企業不斷向互聯網化,向大數據化轉型的新方向。
結語:時代之變,讓所有人猝不及防
機械動力以及電力時代已經推動人類社會高速發展數百年,電子技術的興起又將會把人類帶向何方尚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變化只會越來越快:
麻省理工學院新媒體實驗室的伊藤穰一和杰夫豪打了這樣一個比方:
把人類誕生至今的歷史濃縮到一年當中,那么,情況是這樣的,人類花了一年中的364天達到10億人的規模;到12月31日下午兩點左右,人類發明了抗 生素;晚上7點,地球總人口超過30億;晚上十點左右,兩項革命性科技誕生:互聯網和集成電路芯片;
在整個人類的發展歷史當中,互聯網和集成芯片的發明,讓人類的變化出現得越來越快,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等將人類后繼發展的穩定時間段變得越來越短,新范式的顛覆越來越快。
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到來,這是一場顛覆,是巨大的機會還是巨大的摧毀與新生,一切都還只是隱藏在那些若隱若現的現象和想象之中,但是,唯 一的真理是,而只有先行一步抓住變化之中的機遇的人,才可以在下一輪游戲中繼續參與下去!
海克機床 全球NO.one 的搖臂鉆床生產基地 鉆攻加工中心研發基地 高端數控機床制造商